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理性认识农药残留问题
发布时间:2022-08-03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强研究员撰文指出,农药残留是蔬菜、水果等种植业农产品的主要污染源,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可能导致的残留超标问题,因而一直来备受大众关注。
我国农药残留问题发展态势向好。我国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都要求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果蔬茶和中草药材等作物,并对违法使用作出了相关处罚规定。在标准规范体系方面,我国对农药残留问题也进行了严格规范。目前我国已有农业标准近万项。2017年6月18日开始实施的新版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了4140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涉及433种农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一直保持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仅合格率大幅上升,而且污染检出值大大下降。同时,因农药残留超标而造成的农产品出口受阻现象大为减少,急性中毒事故更是很少发生。
农药残留问题首先需从生产环节抓起。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控制,首先必须从生产环节抓起。近年来,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主体越来越重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农产品质量控制的理念也已逐渐从单纯依赖最终农产品的检测转变为以生产过程控制为主。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综合配套,各种安全生产技术得以推广应用,既有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也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施药新方法,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2015年农业部启动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力争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生产环节农药残留控制的结果,不仅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使得农产品生产者取得了较大的效益。
只要农残不超标,消费者可放心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全球性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且随着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愈发受到关注。农药仍然是目前乃至今后都不可缺少的主要农业投入品,发达国家也是如此,不用农药就不能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即使是有机农业也是可以允许使用生物农药和矿物农药的。同时,近20多年来,农药向绿色、高效、低毒和低残留方向发展已取得了很大成效,目前使用的多数农药毒性都很低,特别是除草剂、植物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农药的很多毒性甚至低于食盐。农药使用后在农产品中检出残留是正常的,只要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不超标,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国家规定农药残留超标或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得销售。所以,对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应理性对待,大可不必产生恐慌心理。